基金费率一降再降,基金行业影响几何

(本文作者杨峻,金融资深人士)

基金降费势头越发猛烈。

11月19日晚,六家公募旗下大型宽基ETF官宣降费。此次费率调降的ETF产品规模约为1.3万亿元,简单测算,相当于每年可为投资者降低持有成本约50亿元。

降费初衷很简单:让利给投资者。

但对行业的影响却并不简单。整个行业的生态会发生深刻变化。

1、广大投资者是降费最直接的受益者,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但这对于“提升客户获得感”还远远不够。如何让他们不再成为“韭菜”,是全行业都需要反思、实践的命题。

2、对基金公司而言,主动降费,是践行人民性、有担当的表现。但只有实力及资源过硬的机构才能体现出可持续的担当。降费潮退去后,公募基金供给侧改革势必愈演愈烈,不少中小基金公司或将淘汰出局。

3、市场不需要平庸的基金公司。也不需要“为卷而卷”的同质化竞争。以ETF为例:大致测算,降费后,单只ETF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需要达到500亿-600亿元。而目前ETF市场呈现明显的长尾效应。全市场超千亿元的ETF仅7只,5000万元以下的ETF却超过百只,ETF产品平均规模不足50亿元。对主动管理型基金也是如此,热门赛道过度拥挤,未来市场只会为真正的alpha买单。

4、对基金销售公司而言,降费潮下,收入模式直接受到冲击,收入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一方面,各大代销机构大打“价格战”,原先动辄1%的认购费/申购费本就已逐渐消减。靠推首发、推爆款、引导客户频繁交易的策略不再奏效。另一方面,随着公募基金管理费下降,客户维护费已经下降。同时,以销售环节费用为核心的第三阶段降费即将落地,销售服务费及客户维护费或将进一步下降。基金代销收入端显著承压,行业整体也面临着供给侧改革。无法从“销售导向”向“客户导向”转型的机构面临出清。今年以来,至少有7家基金代销机构已经主动注销退出市场。

5、大财富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此刻正经历着长跑中的“极点”。疲惫、痛苦、茫然、焦虑,都是自然的。唯有坚持专业才能突围,这包括投研能力、资产配置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而最终突破“极点”后的从容,也将为大财富管理行业开创出新的局面。

6、无论基金公司、代销机构、还是从业人员,转型的底层逻辑都指向了同样的内核:“以客户为中心”。与客户利益背道而驰,注定不能长久。

“只有投资者赢,行业才能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 第一财经
本文观点不代表积木财经立场,不承担法律责任,文章及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网友投稿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

赞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

点击查看更多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微信:henqiaohe

    邮件:znx0001w#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