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经225指数。视觉中国/图
2024年10月,A股经历一轮“快牛”,趁这个机会,程迪卖出了个人股票账户中的一小部分,落袋为安,同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入了5万元日经225 ETF。程迪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关注这类可以投资海外市场的QDII基金有一两年了。工作中对日本一些大型企业有一定了解,并且几次去往日本旅游,对当地经济温度有些实地感受。”程迪对南方周末说。
QDII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英文缩写。QDII基金是指境内符合相关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得到外汇审批额度后,所发行的投资于海外市场资产的基金类投资工具。
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开放式公募基金中QDII基金数量总共301只,基金份额共5535.79亿份,基金净值共计4978.83亿元。
最近,程迪注意到,QDII基金出现了不少溢价风险提示,一些基金甚至暂停申购。
供不应求
与一般主投国内资产的公募基金一样,QDII基金可以在基金发行阶段申购获得“一手”份额,也可以通过券商、银行等渠道购买或转让“二手”份额。后一种可在二级市场交易的基金,称作开放式交易所交易型基金,英文简称ETF。
正是因为基金份额可公开交易转让,所以二级市场上的ETF份额有时会偏离每份额的资产净值,出现溢价或者折价的现象。
以程迪买入的华安三菱日联日经225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QDII)为例,其底层资产是日经225指数当中的成份股,相应的股价变动以及人民币兑日元汇率等因素决定了基金的净值变化。截至2024年12月9日,该基金每份额净值为1.348元,券商账户显示交易价格为1.354元,略有溢价。
然而,过高的溢价实际上可能导致新入场投资者在高位买入,从而增加亏损风险。出于这一原因,2024年以来QDII类基金管理机构大面积发布溢价风险提示,部分甚至采取限购和临时停牌的措施。
例如,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2月2日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旗下易方达原油证券投资基金(QDII)A类人民币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净值”。特此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投资者如果高溢价买入,可能面临较大损失。
2024年11月27日,该基金基金份额净值为1.1967元,截至2024年11月29日,该基金在二级市场的收盘价为1.336元。
实际上,这只QDII基金自11月以来已经累计20次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10月份也发布了15次。10月9日甚至还实施过临时停牌。
而据《中国基金报》报道,景顺长城标普消费精选ETF(QDII)、华宝标普美国品质消费股票指数(LO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QDII)均于11月29日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
按照最新净值和二级市场价格估算,除了易方达原油(QDII)溢价率超过10%,另外几只QDII溢价率均在4%-6%。
据不完全统计,基金管理和发行机构年内发布的QDII基金的溢价风险提示已经达到数百次,次数远高于存续基金总数量。
长期关注跨境投资的专业投资人薛伟向南方周末表示,近两年投资者购买此类基金产品的需求量比较大,而某些机构获批的QDII额度相对没有增加,“但部分投资者还是愿意花2%甚至更高的手续费去买QDII基金。”
他以某家外资银行为例,称其2024年中收业务明显向好,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家机构的QDII产品销售走俏。
换句话说,在投资者需求高涨的情况下,QDII基金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公开交易价格上涨导致溢价就在情理之中。而QDII基金的供应,还要面临审批额度的限制。
专注于基金评级的投资研究公司晨星Morningstar在2024年8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对于QDII基金的发行与管理,国内基金公司在获得QDII资格的基础上仍需要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外汇额度。
因此,QDII基金和主投国内市场的基金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就是,QDII基金的规模会受到外汇额度的限制。换言之,QDII基金市场的发展取决于监管机构对QDII额度的发放。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QDII额度累计审批1677.89亿美元。其中证券类、保险类机构投资者获批额度靠前,不乏大型外资机构。
南方周末查阅国家外汇管理局合格投资者额度审批情况表一栏发现,此前一次公布审批情况还是在2020年5月29日,当时累计批准额度1162.59亿美元。
晨星公司在研报中提及,由于近年人民币汇率相对弱势,QDII额度在2020年大幅增加之后,2021年至今的额度增幅相对缓慢。
硬币的两面
虽然额度受限,但近两年相对良好的回报率还是吸引了越来越多像程迪这样的投资者。
QDII基金按照所投资资产类型可分为偏股型基金、偏债型基金以及另类资产基金,还可以按照管理风格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
其中,被动型QDII基金多是与海外市场基准指数或行业指数挂钩的ETF。程迪所选择的日经225 ETF,就是以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为基准的交易型基金,其净值涨跌基本上与该指数一致。
近两年美股等海外市场乐观情绪占主导,指数上涨幅度明显,QDII基金的业绩看上去也可谓“诱人”。
上海证券发布的一份2024年基金市场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纳入统计的239只QDII基金算术平均收益率为5.72%,仅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一类QDII收益告负。其中另类资产能源商品QDII表现亮眼,上半年涨幅高达15.29%。
不仅如此,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7日,有267只QDII基金年内实现浮盈,其中88只QDII基金年内浮盈超过20%,最高浮盈达43.5%。
不过,风险和回报始终是金融投资这枚硬币的两面。QDII基金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因素,与那些投资于境内资产的公募基金有很大不同。
华夏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常乐认为,QDII基金的投资价值基础主要来源于一条重要的投资准则,那就是“分散化”。“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尽量减少投资标的之间的相关性,优化投资组合风险-回报整体性价比。
“在当前时点由于境内外存在经济周期、政策周期错位,也存在各自的比较优势投资标的,从海外市场投资角度看也确实有一些不错的机会。”常乐对南方周末说。
不过,他也特别提醒,QDII基金由于投资海外,将面临地缘政治、信息不对称、汇率波动、法规变化等方面的风险。如近来人民币汇率波动有所加大,短期更需要谨慎地看待QDII基金的汇兑风险。
不过,汇率波动能放大QDII基金投资损失,也可能带来额外回报。具体来说,如果用本币购买QDII基金而本币升值的话,未来赎回基金会承担一部分汇兑损失,反之本币贬值则会有一部分额外收益。“当然也有基金会通过汇率对冲的方式,来减少汇率风险敞口,而这需要付出一部分费用成本。”常乐解释。
中长期来看,主要海外市场各类别资产的走势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普通个人投资者是否具备过硬的信息获取和理解判断能力,也是投资QDII基金时面临的难题。
上海证券报告显示,从整体QDII基金的区域配置情况看,上半年QDII基金整体投资仍以中国香港和美国为主,两者占比超过90%。
薛伟表示,2024年QDII类基金产品热销,原因之一是市场对于美国股市有相对一致的积极预期。“这种乐观情绪甚至延伸到欧洲市场乃至印度日本之类的市场。但是,明年这些市场的表现如何,这个事情很难讲。”
他建议,普通个人投资者最好可以规避一些目前已经过热的市场,降低估值高企带来的风险。而看到QDII这种投资工具最终的目标市场和底层资产,以及它们自身存在的周期、估值等风险因素,本身就是一个不低的“门槛”。

2024年上半年,QDII基金整体投资仍以中国香港和美国为主,两者占比超过90%。图为恒生指数。视觉中国/图
进击式发展
放在更长的时间线上来看,QDII基金并不总是受到热捧,其投资回报和行业规模发展也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大周期和境内外市场相对表现而有所起伏。
作为中国个人投资者投资海外资产的首个途径之一,QDII基金这一投资工具的创设和诞生要追溯到18年前。2006年8月,中国证监会批准了华安基金启动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试点。当年11月成立的华安国际配置混合基金成为首只此类基金。
2007年6月,《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国内基金公司QDII产品正式启航,同年首批共4只QDII基金正式成立。
晨星公司研究报告汇总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QDII基金管理规模迅速增长到一千多亿元。当时各只QDII基金的募集规模都接近外汇额度上限。
到2008年,海外市场开始经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QDII基金的表现一度落入低谷。此后连续七年,QDII基金总体都处在净赎回状态。直到2019年年底,QDII基金的管理规模才首次超越2007年,达到1100多亿元。
2021年以来,QDII基金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晨星公司数据显示,到2024年6月底,QDII基金的数量已从2020年底的167只增长到298只,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也从2020年底的1758亿元增长到4977亿元,达到历史新高。
这三年里,QDII基金强力“吸金”。2022年QDII基金的资金净流入增长到1055.4亿元,刷新了市场新高,大量的资金流入行业股票基金和美国股票基金。2023年QDII基金的资金流入继续维持高位,但与2022年的峰值相比稍有回落。到2024年上半年,QDII基金整体实现576亿元的资金净流入,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除了这段时间A股等境内市场表现相对平淡,QDII基金的进击式发展还反映出更长期的变化。
常乐认为,近年来QDII基金发展较快,一方面反映了境内投资者专业度的加深,另一方面也表明境内投资者对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投资诉求。
“海外资产天然与境内资产低相关,是境内居民重要的资产配置标的,而QDII基金成为境内投资者‘低门槛’投资海外资产的重要工具。相信随着全球化和金融开放的不断加深、制度的不断完善,QDII基金将会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薛伟看来,QDII这种投资工具的创立和发展,是中国金融不断对外开放进程当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未来随着境内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内居民和家庭可能会有更多机会直接参与海外的股票、债券,甚至是另类投资市场。但就目前来说,QDII对于我们境内居民,尤其是高净值的客户来说,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工具和方向。”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张晓添
责编 冯叶
来源:
南方周末
本文观点不代表积木财经立场,不承担法律责任,文章及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网友投稿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
评论列表